產品詳情
防爆電氣安裝要求
1.危險環境
不同危險環境應當選用不同類型的防爆電氣設備,并采用不同的防爆措施。因此,首先必須正確劃分所在環境危險區域的大小和級別。 門)氣體、蒸氣危險環境
根據性氣體混合物出現的頻繁程度和持續時間將此類危險環境分為0,區、1區和2區。危險區域的大小受通風條件、釋放源特征和危險物品性能參數的影響。
①0區(0級危險區域)指正常運行時連續出現或長時間出現或短時間頻繁出現性氣體、蒸氣或薄霧的區域。除有危險物質的封閉空間(如密閉容器內部空間、固定頂液體貯罐內部空間等)以外,很少存在0區。
②1區(1級危險區域)指正常運行時預計周期性出現或偶然出現性氣體、蒸氣或薄霧的區域。 ③2區(2級危險區域)指正常運行時不出現,即使出現也只是短時間偶然出現性氣體、蒸氣或薄霧的區域。
危險區域的級別主要受釋放源特征和通風條件的影響。連續釋放比周期性釋放的級別高;周期性釋放比偶然短時間釋放的級別高。良好的通風(包括局部通風)可降低危險區域的范圍和等級。 危險區域的范圍和等級還與危險蒸氣密度等因素有關。 (2)粉塵、纖維危險環境
根據性混合出現的頻繁程度和持續時間將此類危險環境分為10區和11區。
①10區(10級危險區域)指正常運行時連續或長時間或短時間頻繁出現性粉塵、纖維的區域。 ②11區(11級危險區域)指正常運行時不出現,僅在不正常運行時短時間偶然出現性粉塵、纖維的區域。
2.防爆安全要求
電氣的是與火災有聯系的,發生火災的同時發生。因此,防爆安全除按防火安全要求外,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1)防爆電氣設備的選用
應當根據安裝地點的危險等級、危險物質的組別和級別、電氣設備的種類和使用條件選用危險環境的電氣設備。所選用電氣設備的組別和級別不應低于該環境中危險物質的組別和級別。當存在兩種以上危險物質時,應按危險程度較高的危險物質選用。
在危險環境,應盡量少用或不用攜帶式電氣設備,應盡量少安裝插銷座。 (2)防爆電氣線路的安裝
在危險環境和火災危險環境,電氣線路的安裝位置、敷設方式、導線材質、連接方法等均應與區域危險等級相適應。 (3)防爆安全技術
①消除或減少性混合物
消除或減少性混合物包括采取封閉式作業,防止性混合物泄漏;清理現場積塵、防止性混合物積累;設計正壓室,防止性混合物侵入有引燃源的區域;采取開式作業或通風措施,稀釋性混合物;在危險空間充填惰性氣體或不活潑氣體,防止形成性混合物。 ②隔離
危險性大的設備應分室安裝,并在隔墻上采取封堵措施。電動機隔墻傳動、照明燈隔玻璃窗照明等都屬于隔離措施。 ③消除引燃源 主要包括以下措施:
按危險環境的特征和危險物的級別、組別選用電氣設備和設計電氣線路。
保持電氣設備和電氣線路安全運行。安全運行包括電流、電壓、溫升和溫度不超過允許范圍,包括絕緣良好、連接和接觸良好、整體完好無損、清潔、標志清晰等。 ④接地措施
在危險環境中的接地應注意: 應將所有不帶電金屬物體做等電位聯結;
如低壓由接地系統配電,應采用TN—S系統,不得采用TN—C系統;
如低壓由不接地系統配電,應采用IT系統,并裝有一相接地時或嚴重漏電時能自動切斷電源的保護裝置或能發出聲、光雙重信號的報警裝置。
低壓電氣設備安全工作基本要求
一、低壓電氣設備巡視檢查
為了保證對用電場所的正常供電,對配電屏上的儀表和電器應經常進行檢查和維護,并做好記錄,以便隨時分析運行及用電情況,及時發現問題和消除隱患。 對運行中的低壓配電屏,通常應檢查以下內容:
(1)配電屏及屏上的電氣元件的名稱、標志、編號等是否清楚、正確,盤上所有的操作把手、按鈕和按鍵等的位置與現場實際情況是否相符,固定是否牢靠,操作是否靈活。 (2)配電屏上表示“合”、“分”等信號燈和其他信號指示是否正確。
(3)隔離開關、斷路器、熔斷器和互感器等的觸點是否牢靠,有無過熱、變色現象。 (4)二次回路導線的絕緣是否破損、老化。
(5)配電屏上標有操作模擬板時,模擬板與現場電氣設備的運行狀態是否對應。 (6)儀表或表盤玻璃是否松動,儀表指示是否正確。
(7)配電室內的照明燈具是否完好,照度是否明亮均勻,觀察儀表時有無眩光。 (8)巡視檢查中發現的問題應及時處理,并記錄。
二、低壓帶電工作安全要求
低壓帶電工作應設專人監護,使用有絕緣柄的工具,工作時站在干燥的絕緣物上,戴絕緣手套和安全帽,穿長袖衣,嚴禁使用銼刀、金屬尺和帶有金屬物的毛刷、毛撣等工具。
在高低壓同桿架設的低壓帶電線路上工作時,應先檢查與高壓線的距離,采取防止誤碰高壓帶電設備的措施。
在低壓帶電導線未采取絕緣措施前,工作人員不得穿越。在帶電的低壓配電裝置上工作時,要保證人體和大地之間、人體與周圍接地金屬之間、人體與其它導體之間有良好的絕緣或相應的安全距離。應采取防止相間短路和單相接地的隔離措施。上桿前先分清相、中性線,選好工作位置。斷開導線時,應先斷開
相線,后斷開中性零線。搭接導線時,順序應相反。因低壓相間距離很小,檢修中要注意防止人體同時接觸兩根線頭。
電氣誤操作的防范對策
為了防止電氣誤操作事故的發生,我們曾采取過各種防范對策,也取得了一些成效,在此筆者根據自己過去從事運行工作的經驗,談幾點體會。
1 制定倒閘操作的現場管理制度
每個變電站在設備的主結線,設備的容量,設備的健康狀態,二次回路的復雜程度,人員的素質情況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點。各變電站應根據這些特點制定相應的現場倒閘操作管理制度。這種制度應細化,如哪些項目在檢修后必須檢查,哪些項目在一般操作送電時可只做外觀檢查,交流回路和直流回路的切換,公共部分的處理,主變送電的有關規定,旁路開關代線路開關運行的操作要求,在倒閘操作過程中因故操作一部分的處理辦法,二次回路定值調整等等,均應有各自的明確規定。否則操作者難以掌握。
2 復雜的操作組織討論
對于每一次復雜的操作,值班負責人應組織全體值班人員進行討論。查閱圖紙、技術說明書、有關規程、規定等。組織大家互相提問,聽取每一個值班員的不同意見,不搞一言堂,可以對一些問題進行爭論,最后找到正確答案。對不清楚的問題決不能含糊,哪怕是一個很小的疑點,也必須搞清楚,只有掃除了一切障礙,對操作的對象和操作的目的才會有徹底的了解,操作起來也才會得心應手。
3 嚴肅認真審核操作票
有的運行人員在審核操作票時,由于方法不對,或者是沒有責任心,操作票中的錯誤沒有審出來,在執行倒閘操作時導致事故。操作票審核的不正確方法主要表現為:
(1)"閱讀式"。審票人在審核操作票時,象看小兒書一樣,不當一回事,從第一項看到最后-項,不查問題,不進入審票把關的角色;
(2)"學習、欣賞式"。在某些特殊情況下,操作票是站長或值長寫的,寫好草稿后交正值審核,正值審票不是核對操作票填寫是否正確,而是象欣賞文藝作品-"樣對操作票進行"學習"、"欣賞",根本就沒有找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