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的發展,由秦磚漢瓦時代,到主要考慮鋼筋混凝土強度為主的時代,然后輕質高強的板材石膏板、礦棉板、GRC板等,既要考慮強度又要考慮保溫、吸聲、隔音和美觀。21世紀中選用材料,不僅要考慮材料強度、特性、成本和資源等因素,還要考慮制造和使用再循環總過程中,地球環境負擔為最小,是否有利于健康。因此要求建筑材料具有環保保健功能,這種功能首先是,空氣凈化、抗菌、產生負離子等森林環境功能。這種功能是通過光催化、離子交換、吸附和化合、分解等功能方法,進一步通過表面處理技術、雜化技術和納米材料技術和稀土技術等多種技術來實現的。
生態環境和一切物質的變化和發展,都是在無窮的循環過程中。如:種子變成糧食是一年一循環,太陽能的作用是一天一循環,人的生命約 100年一循環。因而人們的各種活動也應當遵循這一循環規律,但是20 世紀,生態環境大循環大規律的破壞給人類帶來了危機。為此,減少或消除地球負荷,生產活動中的零排放廢棄物將成為21世紀要解決的主題。
1970年以來,德國人搞了生態建筑,日本人搞了環境住宅。近幾年來,聯合國科教文提出并組織安排了“零排放”工廠的試驗,也就是工廠的建設和生產經營過程中廢棄物為零。為了全部利用工廠廢棄物和生活垃圾,相應的建設利用廢棄物的工廠,這一過程就是全部物料的循環過程。
為了可持續發展,要解決環境問題;解決環境即要解決零排放;最終要解決所有系統的全循環。然而,全循環是全社會的問題,某一部門某一環節是無法實現的。
90年代,人們更為深刻地認識到環境危機,“環保熱”的掀起,環境意識的增強使人們更積極地投入研究開發“綠色建材”。在新世紀進入室內空氣污染標志的第3代污染時期,為進一步解決小環境污染保護人類健康,我們提出并著手研究“環保保健材料”,最近提出全社會的全循環的設想。
總之,把傳統的建材逐步轉變為有利于地球環境的綠色建材,并進一步提高到有利于健康環境的環保健建材是新世紀經濟發展的要求,是保護生存環境和人類健康的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