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軟件開發工具的成本核算問題
在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中軟件開發方法,最恰當的描述是手工技藝,即每個項目都使用定制的過程和工具。到了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軟件業成熟了并且變得更具工程規范。然而,這個時期的軟件項目仍然主要是研究密集型的,由人類的創造力和規模不經濟所統治。所謂的軟件規模不經濟是指工作量和規模的關系,與大多數制造過程相反,所構造的軟件越多,軟件的單位花費越多。要想使軟件業迅速向著以自動化和規模經濟為主流的更加產品密集型的方向發展,建設高效的軟件開發環境是必不可少的。
一、軟件開發環境的定義
現在,許多軟件企業集中精力通過軟件能力成熟度的改進工作,來促進軟件管理的可視性和可測量性,并在產品質量、上市時間、投資回報及生產率方面提高軟件業務的性能。要使現代軟件開發項目運作良好,過程定義和相當程度的過程自動化工具的使用是不可缺少的。軟件開發環境不僅包括軟件開發工具,而且也包括軟件開發過程。軟件開發過程是人們由于開發和維護軟件及其相關產品(例如項目計劃、設計文檔、代碼、測試用例和用戶手冊等等)的一組規程和方法,就如硬件生產的流水線。軟件開發工具是軟件開發過程中使用的直接開發工具和支持管理工具,它包括規劃工具、需求管理工具、可視化建摸工具、編譯器、編輯器、調試器和質量保證分析工具、測試工具和用戶界面制作工具。如果軟件產品的產生是通過一定成熟度的軟件開發過程而獲得,并在該過程中使用了自動化的開發工具,軟件產品的質量、成本和所花費的時間是可以預測的,從而才可能實現其他制造業所具有的規模經濟。
二、軟件開發環境的重要性
軟件開發環境的主要貢獻是使低效的、易出錯的手工任務得以自動完成。自動化和高效的軟件開發環境對軟件開發的生產力具有正比線性的效應。通常可以使開發效率提高20%到40%.項目經驗表明,一個高度集成化的環境,無論是對推動還是加強過程的管理控制都是必要的。一個過程自動化的環境,不僅可以改進生產力,還可以提高軟件質量,加速現代技術的吸收過程。一個支持增量式編譯、自動化構造和集成化的回歸測試的環境,可以為迭代式開發提供快速循環的支持,并可以使開發群組更加自由地進行迭代。健壯的集成化的開發環境必須支持開發過程的自動化。這個環境應當具備需求管理、文檔自動化、宿主/目標機編程工具、自動的回歸測試、持續的和集成的變更管理,以及特性/缺陷跟蹤功能。成功的軟件工程都是雇傭優秀的員工并為他們提供優秀的工具來完成任務。軟件開發環境的自動化可以在質量、估計成本和進度的能力以及使用更小的組取得總體的投資回報。要讓軟件開發人員快速遍歷開發制品并使它們保持最新狀態,軟件開發環境在開發中正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現代軟件工程的發展強調將開發和維護環境作為基礎建設。猶如硬件環境的技資一樣,這一點非常重要,而在一些小型或不成熟的組織里,卻往往得不到保證。在這些組織里具體的過程開發和開發工具的采辦,是作為直接的項目費用來計算的。這樣作將影響到資金的投入力度。不利于組織開發環境的成熟度的提高,任何項目都不愿將投入用于開發過程的建設和開發的采辦,就很難脫離手工作坊的開發方式。對于大多數成熟的軟件組織來說,開發環境的建設就像在其他工程學科里那樣是作為組織資產的,因此,它們的價值構成和攤銷方式應依據固定資產的核算方式來核算。
三、軟件開發環境的價值構成
固定資產的價值構成是指固定資產價值所包括的范圍。它包括企業為購建某項固定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前所發生的一切合理、必要的支出。同理軟件開發環境的價值構成是軟件組織在購建開發過程和開發工具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前所發生的一切合理、必要的支出。因此,根據軟件開發環境的購建過程,合理必要的支出既有直接費用發生的,如軟件開發工具的價款、安裝調試費、培訓費、咨詢費、試運行費等,也有間接費用的發生的,如應承擔的借款利息、外幣借款折合差額以及應分攤的其他間接費用等。由于軟件開發環境的來源渠道不同,其價值構成的具體內容也有所差異。
1.借助外力購建軟件開發環境
軟件開發環境是通過聘用外部專家來建立的,那么價值構成將包括:軟件工具購置費,即軟件工具產品的市價。軟件工具的培訓費,即對工具正確的使用進行培訓的費用。軟件工具的安裝調試費,即為了使軟件工具適用于本組織的實際情況而進行的必要的修改,以及相應的安裝調試費。軟件過程建設機構的初建費、外聘專家的咨詢費、試運行費和各部門相應過程建設配合的人員費以及交納的稅金,作為入賬價值。
2.自行建設的軟件開發環境軟件開發環境是依靠組織內部的人員來建立的,那么價值構成將包括:軟件工具的開發費用、測試費用和管理費用。軟件工具的使用培訓費用。軟件過程建設機構的初建費、學習費用、培訓費、試運行費和各部門相應過程建設配合的人員費以及交納的稅金,作為人賬價值。軟件開發環境的入賬價值中,還應當包括組織為取得軟件環境而交納的契稅等稅費。
四、軟件開發環境的折舊
軟件開發組織的軟件開發環境可以長期參加主嚴經營而仍保持其原有的實物形態,但其價值將隨著軟件開發環境的使用而逐漸轉移到生產的軟件成本中,或構成了組織的費用。軟件開發環境的折舊,既是對軟件開發環境逐漸轉移到軟件成本或構成組織費用的那一部分價值的補償。軟件開發環境的折舊方法有z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年數總和法、雙倍余額遞減法等方法計提軟件開發環境折舊。本文分別簡單介紹四種方法的計算公式:
1.年限平均法
年限平均法是將軟件開發環境的折舊均衡地分攤到各期的一種方法。采用這種方法計算的每期折舊額均是等額的。其計算公式如下:
年折舊率=l/預計使用年限×100%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月折舊額=軟件開發環境原價×月折舊率
2.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根據實際工作量計提折舊額的一種方法,其基本公式為:
每一工作量折舊額=軟件開發環境原值/預計總工作量
軟件開發環境月折舊額=軟件組織當月開發工作量×每一工作量折舊額
3.雙倍余額遞減法
雙倍余額遞減法和年數總和法,是常用的加速折舊方法。其特點是在軟件開發環境使用前期提取折舊多,使用后期提取折舊逐年減少,以使軟件開發環境在有效使用年限中加快得到補償。雙倍余額遞減法的計算公式:
年折舊率=2/預計的折舊年限×100%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月折舊額=軟件開發環境賬面凈值×月折舊率
4.年數總和法
年數總和法又稱合計年限法,是將軟件開發環境凈值乘以一個逐年遞減的分數計算每年的折舊額,這個分數的分子代表軟件開發環境尚可使用的年限,分母代表使用年數的逐年數字總和。計算公式如下:
年折舊率=尚可使用年限/預計使用年限的年數總和×100%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月折舊額=軟件開發環境原價×月折舊率
軟件組織可以選擇不同的折舊方法,但是軟件開發環境的折舊方法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如需變更,應經批準并在會計報表附注中予以說明。
結束語
軟件組織要提高自己的軟件開發能力,必要的軟件開發環境是基礎。要想對自己的軟件開發環境投入主要的資金,首先需要管理者在思想上。有一個轉變,及將軟件開發環境的建設,尤其是軟環境的建設(軟件開發過程的改進和自動化軟件工具)認為是固定資產的投資,該投資收益于今后的軟件開發工作中,因此不可當作即期費用來處理。我們只有將這種思想推廣開,才可以從根本解決軟件能力改進所需的資金不足,才可以使軟件組織會逐漸變為成熟的、大規模的開發商,它們才可能擁有穩定的過程定義,并與軟件工具提供商建立起長期的合作關系。
一、軟件開發環境的定義
現在,許多軟件企業集中精力通過軟件能力成熟度的改進工作,來促進軟件管理的可視性和可測量性,并在產品質量、上市時間、投資回報及生產率方面提高軟件業務的性能。要使現代軟件開發項目運作良好,過程定義和相當程度的過程自動化工具的使用是不可缺少的。軟件開發環境不僅包括軟件開發工具,而且也包括軟件開發過程。軟件開發過程是人們由于開發和維護軟件及其相關產品(例如項目計劃、設計文檔、代碼、測試用例和用戶手冊等等)的一組規程和方法,就如硬件生產的流水線。軟件開發工具是軟件開發過程中使用的直接開發工具和支持管理工具,它包括規劃工具、需求管理工具、可視化建摸工具、編譯器、編輯器、調試器和質量保證分析工具、測試工具和用戶界面制作工具。如果軟件產品的產生是通過一定成熟度的軟件開發過程而獲得,并在該過程中使用了自動化的開發工具,軟件產品的質量、成本和所花費的時間是可以預測的,從而才可能實現其他制造業所具有的規模經濟。
二、軟件開發環境的重要性
軟件開發環境的主要貢獻是使低效的、易出錯的手工任務得以自動完成。自動化和高效的軟件開發環境對軟件開發的生產力具有正比線性的效應。通常可以使開發效率提高20%到40%.項目經驗表明,一個高度集成化的環境,無論是對推動還是加強過程的管理控制都是必要的。一個過程自動化的環境,不僅可以改進生產力,還可以提高軟件質量,加速現代技術的吸收過程。一個支持增量式編譯、自動化構造和集成化的回歸測試的環境,可以為迭代式開發提供快速循環的支持,并可以使開發群組更加自由地進行迭代。健壯的集成化的開發環境必須支持開發過程的自動化。這個環境應當具備需求管理、文檔自動化、宿主/目標機編程工具、自動的回歸測試、持續的和集成的變更管理,以及特性/缺陷跟蹤功能。成功的軟件工程都是雇傭優秀的員工并為他們提供優秀的工具來完成任務。軟件開發環境的自動化可以在質量、估計成本和進度的能力以及使用更小的組取得總體的投資回報。要讓軟件開發人員快速遍歷開發制品并使它們保持最新狀態,軟件開發環境在開發中正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現代軟件工程的發展強調將開發和維護環境作為基礎建設。猶如硬件環境的技資一樣,這一點非常重要,而在一些小型或不成熟的組織里,卻往往得不到保證。在這些組織里具體的過程開發和開發工具的采辦,是作為直接的項目費用來計算的。這樣作將影響到資金的投入力度。不利于組織開發環境的成熟度的提高,任何項目都不愿將投入用于開發過程的建設和開發的采辦,就很難脫離手工作坊的開發方式。對于大多數成熟的軟件組織來說,開發環境的建設就像在其他工程學科里那樣是作為組織資產的,因此,它們的價值構成和攤銷方式應依據固定資產的核算方式來核算。
三、軟件開發環境的價值構成
固定資產的價值構成是指固定資產價值所包括的范圍。它包括企業為購建某項固定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前所發生的一切合理、必要的支出。同理軟件開發環境的價值構成是軟件組織在購建開發過程和開發工具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前所發生的一切合理、必要的支出。因此,根據軟件開發環境的購建過程,合理必要的支出既有直接費用發生的,如軟件開發工具的價款、安裝調試費、培訓費、咨詢費、試運行費等,也有間接費用的發生的,如應承擔的借款利息、外幣借款折合差額以及應分攤的其他間接費用等。由于軟件開發環境的來源渠道不同,其價值構成的具體內容也有所差異。
1.借助外力購建軟件開發環境
軟件開發環境是通過聘用外部專家來建立的,那么價值構成將包括:軟件工具購置費,即軟件工具產品的市價。軟件工具的培訓費,即對工具正確的使用進行培訓的費用。軟件工具的安裝調試費,即為了使軟件工具適用于本組織的實際情況而進行的必要的修改,以及相應的安裝調試費。軟件過程建設機構的初建費、外聘專家的咨詢費、試運行費和各部門相應過程建設配合的人員費以及交納的稅金,作為入賬價值。
2.自行建設的軟件開發環境軟件開發環境是依靠組織內部的人員來建立的,那么價值構成將包括:軟件工具的開發費用、測試費用和管理費用。軟件工具的使用培訓費用。軟件過程建設機構的初建費、學習費用、培訓費、試運行費和各部門相應過程建設配合的人員費以及交納的稅金,作為人賬價值。軟件開發環境的入賬價值中,還應當包括組織為取得軟件環境而交納的契稅等稅費。
四、軟件開發環境的折舊
軟件開發組織的軟件開發環境可以長期參加主嚴經營而仍保持其原有的實物形態,但其價值將隨著軟件開發環境的使用而逐漸轉移到生產的軟件成本中,或構成了組織的費用。軟件開發環境的折舊,既是對軟件開發環境逐漸轉移到軟件成本或構成組織費用的那一部分價值的補償。軟件開發環境的折舊方法有z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年數總和法、雙倍余額遞減法等方法計提軟件開發環境折舊。本文分別簡單介紹四種方法的計算公式:
1.年限平均法
年限平均法是將軟件開發環境的折舊均衡地分攤到各期的一種方法。采用這種方法計算的每期折舊額均是等額的。其計算公式如下:
年折舊率=l/預計使用年限×100%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月折舊額=軟件開發環境原價×月折舊率
2.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根據實際工作量計提折舊額的一種方法,其基本公式為:
每一工作量折舊額=軟件開發環境原值/預計總工作量
軟件開發環境月折舊額=軟件組織當月開發工作量×每一工作量折舊額
3.雙倍余額遞減法
雙倍余額遞減法和年數總和法,是常用的加速折舊方法。其特點是在軟件開發環境使用前期提取折舊多,使用后期提取折舊逐年減少,以使軟件開發環境在有效使用年限中加快得到補償。雙倍余額遞減法的計算公式:
年折舊率=2/預計的折舊年限×100%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月折舊額=軟件開發環境賬面凈值×月折舊率
4.年數總和法
年數總和法又稱合計年限法,是將軟件開發環境凈值乘以一個逐年遞減的分數計算每年的折舊額,這個分數的分子代表軟件開發環境尚可使用的年限,分母代表使用年數的逐年數字總和。計算公式如下:
年折舊率=尚可使用年限/預計使用年限的年數總和×100%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月折舊額=軟件開發環境原價×月折舊率
軟件組織可以選擇不同的折舊方法,但是軟件開發環境的折舊方法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如需變更,應經批準并在會計報表附注中予以說明。
結束語
軟件組織要提高自己的軟件開發能力,必要的軟件開發環境是基礎。要想對自己的軟件開發環境投入主要的資金,首先需要管理者在思想上。有一個轉變,及將軟件開發環境的建設,尤其是軟環境的建設(軟件開發過程的改進和自動化軟件工具)認為是固定資產的投資,該投資收益于今后的軟件開發工作中,因此不可當作即期費用來處理。我們只有將這種思想推廣開,才可以從根本解決軟件能力改進所需的資金不足,才可以使軟件組織會逐漸變為成熟的、大規模的開發商,它們才可能擁有穩定的過程定義,并與軟件工具提供商建立起長期的合作關系。
本文標簽:淺談軟件開發工具的成本核算問題
* 由于無法獲得聯系方式等原因,本網使用的文字及圖片的作品報酬未能及時支付,在此深表歉意,請《淺談軟件開發工具的成本核算問題》相關權利人與機電之家網取得聯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