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景大道二期規劃 威海路遼寧路整合地下空間串聯三大商圈
寸土寸金的市北區遼寧路商圈與臺東商圈,將開挖地下空間。近日,2013年市級重點建設項目——地景大道及后續建設(定名“寶利商業”)最新規劃出爐。該項目總投資約12億元,總長度3.2公里,建筑面積約12萬㎡,分為A、B、C三段。
A段即為橫跨遼寧路的地景大道二期人防工程,未來將與地鐵M2、M4號線站點銜接,預計2015年6月開工;B段則為威海路人員掩蔽工程,引導人流進入地下的同時,緩解臺東周邊道路擁堵,將于年底啟動;C段規劃尚未出爐。項目建成后,整個中山路-遼寧路-臺東三大商圈將融合貫通為一個整體,平時這些地下空間為商業或車庫,在戰時可用作避難及物資儲備場所。
地景大道二期工程西起黃臺路,東至泰山路,全長570余米,總投資約2億元,建筑面積23068㎡,為地下二層,地下一層占地面積14222㎡,地下二層8412㎡,地上出入口共有11個,自動扶梯5部,無障礙電梯2部,24小時過街通道2處。建設周期為26個月。
規劃中提出,該工程將與軌道交通M2、M4泰山路站同步設計、施工,結合軌道交通站點銜接規劃的要求做好遼寧路的交通設計,實現軌道交通與地面公交、人行設施的無縫銜接。
地景大道二期工程出入口示意圖
根據9月初發布的環評報告顯示,地景大道二期平時使用功能為商業,主要包括數碼產品銷售和維修,不設餐飲。戰時可用于防空的地下室。這一商業街的建設,一方面利于行人過街,形成立體人行空間;另一方面有利于人車分離,提高地面車行交通運行效率,改善區域交通環境。
此外,在建設地景大道的過程中,考慮到停車問題,將在距離項目不遠處的第二體育場(市北區全民健身中心)建設地下停車場,目前已開工,規劃車位374個,建成后基本能滿足地景大道一期、二期工程停車配套,并解決周邊部分居民停車需求。
據了解,地景大道一期于2011年正式開業,在地下串聯起即墨路小商品批發市場與遼寧路科技街。但營業兩年后,地景大道日漸衰微,生意慘淡,不少商家已經倒閉,“出租出售”的標語隨處可見。如今地鐵M2號線正在建設中,地鐵M4號線規劃剛剛問世,兩條地鐵交匯,這里的地下商業或將迎來“美好的明天”。
威海路人防工程包括威海路、人和路、臺東三路、臺東八路地下部分,總投資8.361億元,全長約730米,占地面積31297㎡,總建筑面積63830㎡,同樣為地下兩層,一層31297㎡,二層30621㎡。地上口部為41個,設置自動扶梯14部,24小時過街通道2處。
規劃中透露,威海路遠期將拓寬,規劃紅線寬度為40米。威海路地下人防工程地面出入口設置與威海路拓寬改造相銜接,在工程設計和施工建設中預留遠期向外延伸的建設條件。項目建成后,威海路沿線將形成13處人行過街通道。
據了解,該項目平時使用功能為商業、餐飲,同時可以解決臺東商圈居民、辦公人員、購物者戰時無隱蔽場所的現狀,在戰時可容納約16210人和約27652㎡的物資儲備。
此外,作為威海路人員隱蔽工程的后續工程,將在大明路及臺東三路西段地下設置停車場,為購物和居住在周邊的市民提供部分停車位。值得注意的是,今年青島將重點建設9處停車場,新增停車泊位2488個,威海路地下停車場與上文提到的第二體育場地下停車場名列其中。
威海路人防工程建成后,將充分優化區域性商業格局,改善周邊環境,使威海路40%的人流進入地下商業街,緩解威海路、長春路、臺東六路、臺東八路、臺東一路等人車混行局面,打造立體化商業步行街區。
繁華商圈地上空間擁擠 人防工程從地下串聯三大商圈
市北是青島商業發展的重點城區,常住人口104余萬人,人口密度達1.76萬人/平方公里,城市商業發展空間趨于飽和。作為周邊居民購物的主要場所,臺東商圈、遼寧路商圈馬路市場密集,車流量較大,交通堵塞時有發生。在片區內停車、購物、商業環境急需改善的情況下,向地下要空間成為當務之急,建設大型地下商業街和地下停車場、將馬路市場(流動商販)引入地下,緩解“停車難”、“過街難”尤為重要。
根據規劃,地景大道二期與威海路人員隱蔽工程都是經國家人防辦批準的大型平戰結合人防工程,未來將與泰山路地鐵站-遼寧路-威海路-延安二路之間實現有效的互連互通。項目建成后,將是一個具有引擎效應的商業綜合體,既完善了商業配套,又解決了路段人車混流的現狀,還可作為戰時人員隱蔽、物資儲備地點。項目投入使用后,整個中山路-遼寧路-臺東三大商圈將融合貫通為一個整體。
規劃尚未出臺的C段從臺東一路沿威海路順延至延安二路段和泰山路地鐵換乘站沿遼寧路至臺東一路段,此段正在做好立項的各項準備工作。
A段即為橫跨遼寧路的地景大道二期人防工程,未來將與地鐵M2、M4號線站點銜接,預計2015年6月開工;B段則為威海路人員掩蔽工程,引導人流進入地下的同時,緩解臺東周邊道路擁堵,將于年底啟動;C段規劃尚未出爐。項目建成后,整個中山路-遼寧路-臺東三大商圈將融合貫通為一個整體,平時這些地下空間為商業或車庫,在戰時可用作避難及物資儲備場所。
地景大道二期工程西起黃臺路,東至泰山路,全長570余米,總投資約2億元,建筑面積23068㎡,為地下二層,地下一層占地面積14222㎡,地下二層8412㎡,地上出入口共有11個,自動扶梯5部,無障礙電梯2部,24小時過街通道2處。建設周期為26個月。
規劃中提出,該工程將與軌道交通M2、M4泰山路站同步設計、施工,結合軌道交通站點銜接規劃的要求做好遼寧路的交通設計,實現軌道交通與地面公交、人行設施的無縫銜接。
地景大道二期工程出入口示意圖
根據9月初發布的環評報告顯示,地景大道二期平時使用功能為商業,主要包括數碼產品銷售和維修,不設餐飲。戰時可用于防空的地下室。這一商業街的建設,一方面利于行人過街,形成立體人行空間;另一方面有利于人車分離,提高地面車行交通運行效率,改善區域交通環境。
此外,在建設地景大道的過程中,考慮到停車問題,將在距離項目不遠處的第二體育場(市北區全民健身中心)建設地下停車場,目前已開工,規劃車位374個,建成后基本能滿足地景大道一期、二期工程停車配套,并解決周邊部分居民停車需求。
據了解,地景大道一期于2011年正式開業,在地下串聯起即墨路小商品批發市場與遼寧路科技街。但營業兩年后,地景大道日漸衰微,生意慘淡,不少商家已經倒閉,“出租出售”的標語隨處可見。如今地鐵M2號線正在建設中,地鐵M4號線規劃剛剛問世,兩條地鐵交匯,這里的地下商業或將迎來“美好的明天”。
威海路人防工程包括威海路、人和路、臺東三路、臺東八路地下部分,總投資8.361億元,全長約730米,占地面積31297㎡,總建筑面積63830㎡,同樣為地下兩層,一層31297㎡,二層30621㎡。地上口部為41個,設置自動扶梯14部,24小時過街通道2處。
規劃中透露,威海路遠期將拓寬,規劃紅線寬度為40米。威海路地下人防工程地面出入口設置與威海路拓寬改造相銜接,在工程設計和施工建設中預留遠期向外延伸的建設條件。項目建成后,威海路沿線將形成13處人行過街通道。
據了解,該項目平時使用功能為商業、餐飲,同時可以解決臺東商圈居民、辦公人員、購物者戰時無隱蔽場所的現狀,在戰時可容納約16210人和約27652㎡的物資儲備。
此外,作為威海路人員隱蔽工程的后續工程,將在大明路及臺東三路西段地下設置停車場,為購物和居住在周邊的市民提供部分停車位。值得注意的是,今年青島將重點建設9處停車場,新增停車泊位2488個,威海路地下停車場與上文提到的第二體育場地下停車場名列其中。
威海路人防工程建成后,將充分優化區域性商業格局,改善周邊環境,使威海路40%的人流進入地下商業街,緩解威海路、長春路、臺東六路、臺東八路、臺東一路等人車混行局面,打造立體化商業步行街區。
繁華商圈地上空間擁擠 人防工程從地下串聯三大商圈
市北是青島商業發展的重點城區,常住人口104余萬人,人口密度達1.76萬人/平方公里,城市商業發展空間趨于飽和。作為周邊居民購物的主要場所,臺東商圈、遼寧路商圈馬路市場密集,車流量較大,交通堵塞時有發生。在片區內停車、購物、商業環境急需改善的情況下,向地下要空間成為當務之急,建設大型地下商業街和地下停車場、將馬路市場(流動商販)引入地下,緩解“停車難”、“過街難”尤為重要。
根據規劃,地景大道二期與威海路人員隱蔽工程都是經國家人防辦批準的大型平戰結合人防工程,未來將與泰山路地鐵站-遼寧路-威海路-延安二路之間實現有效的互連互通。項目建成后,將是一個具有引擎效應的商業綜合體,既完善了商業配套,又解決了路段人車混流的現狀,還可作為戰時人員隱蔽、物資儲備地點。項目投入使用后,整個中山路-遼寧路-臺東三大商圈將融合貫通為一個整體。
規劃尚未出臺的C段從臺東一路沿威海路順延至延安二路段和泰山路地鐵換乘站沿遼寧路至臺東一路段,此段正在做好立項的各項準備工作。
本文標簽:地景大道二期規劃 威海路遼寧路整合地下空間串聯三大商圈
* 由于無法獲得聯系方式等原因,本網使用的文字及圖片的作品報酬未能及時支付,在此深表歉意,請《地景大道二期規劃 威海路遼寧路整合地下空間串聯三大商圈》相關權利人與機電之家網取得聯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