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大中橋梁設計技術總結(2)
4.2.3 預制組合箱梁或T梁的布設方法
(1) 橋墩盡量按等角度布設。
(2) 墩頂橫梁內側尺寸不應小于通用圖尺寸,外側尺寸 不應大于內側尺寸的兩倍。
(3)對于等長預制梁,當滿足不了第2條時,左右半幅橋應錯墩布置。當錯墩布置仍滿足不了要求時,預制梁采用不同的長度。
4.3 橋梁下部結構布設方法
4.3.1 橋墩設計方法
(1) 墩高H>30m時,宜采用薄壁空心墩,截面縱向尺寸為(跨徑/20+0.5)m
(2) 墩高H≤30m時,宜采用單排樁柱式墩,具體尺寸見表2-1。
表2-1 單排樁柱式墩尺寸表
跨徑(m) 樁柱徑(cm) H≤5 5<H≤10 10<H≤15 15<H≤20 20<H≤25 25<H≤30
20 柱徑(cm) 110 120 130 150 160 180
樁徑(cm) 120 140 150 170 180 200
25 柱徑(cm) 120 130 140 160 170 200
樁徑(cm) 140 150 160 180 200 220
30 柱徑(cm) 130 140 150 170 180 210
樁徑(cm) 150 160 180 200 220 230
35 柱徑(cm) 140 150 160 180 190 220
樁徑(cm) 160 170 190 210 230 250
40 柱徑(cm) 150 160 170 190 200 230
樁徑(cm) 170 190 210 230 250 260
45 柱徑(cm) 160 170 180 200 210 240
樁徑(cm) 190 200 220 240 260 280
50 柱徑(cm) 170 180 190 210 220 250
樁徑(cm) 200 220 240 260 280 300
(3) 當基礎覆蓋層厚度于5米時,基礎采用樁基礎;否則,采用擴大基礎。
(4) 一座橋梁橋墩盡量采用一種形式,墩柱斷面以最大墩高之截面為準。
(5) 跨徑20米預應力混凝土空心板與跨徑25米部分預應力混凝土組合箱梁可采用同一標準下部尺寸。
(6) 板梁式橋單排樁雙樁雙樁式墩立柱之間距L可用下式估算:
L=K.B/cosΦ
B-橋寬(m), Φ-斜度(度)
K-立柱間距系數,板橋K=0.55~0.65;T型或I型梁橋K=0.53~0.57;箱型梁橋長K=0.50~0.55;橋墩立柱間距、采用方案及適用條件詳見表2-2。
表2-2 橋墩立柱間距、采用方案及適用條件
立柱間距L(m) 適用條件 采用方案
基礎型式 墩高(m) 蓋梁 柱數
L≤8 樁基礎、擴大基礎 不限 鋼筋混凝土 2
L8 擴大基礎 ≤10 鋼筋混凝土 2
8L≤10 樁基礎 不限 鋼筋混凝土 2
L10 樁基礎 10 鋼筋混凝土 2
10L ≤15 樁基礎 不限 預應力混凝土 2
L15 樁基礎 不限 預應力混凝土 2
(7) 橋墩承臺系梁設計方法如下:
① 可能受船舶、大冰圬等墥擊的橋墩,若無其它防撞設施,樁頂應設承臺。
② 地震基本烈度≥8度的地區,墩高大于7m時,樁頂應設系梁。
③ 墩高超過20m時,樁頂應設系梁。
4.3.2 橋臺設計方法
(1)臺高H<5m且側向及臺前可設錐坡時,宜選用柱式橋臺;臺高H≥5m且側向及臺前可設錐坡時,宜選用肋式橋臺;臺高H≥5m且側向可設錐坡時,宜選用“U”型橋臺。一般地,臺高H控制在8m以內最為經濟。
(2) 式橋臺承臺不宜埋置太深,其底面以埋入地下1m為宜,以改善樁基受力,降低工程造價。
(3) 為降低工程造價,肋式橋臺肋數不宜多于橋墩柱數,橋臺承臺上不宜設置擋墻。
4.3.3 其它
(1) 伸縮縫估算方法:D=(Δt×L×10-5×103+20)mm;D-伸縮量(mm);
Δt-極端最高氣溫與極端低氣溫的差值(度);L-聯變形長度(m)。
(2) 預制梁長的預留值不應作為伸縮縫預留寬度的一部分。
(3) 山嶺重丘區高等級公路構造物(大中小橋、涵洞、通道等)的設置就少于2.5個/km。
(4)墩、臺蓋梁計算未考慮墩、臺身和蓋梁的固結作用。對于雙柱墩、臺近似簡化為簡支結構計算,對于三柱數、臺近似簡化按連接結構計算。
(5)基樁按彈性磨擦樁或嵌巖進行計算時,有效樁長不得小于5d(d為樁徑),有效樁長自最低沖刷線或樁側土厚度不小于2.5d處起算。
(6) 橋面橫坡以墩、臺身高度的變化予以調整,支座墊石厚度為定值。
(7)為了在橋臺耳墻內護欄受撞后不致影響耳墻安全,耳墻相外移了25cm或30cm,為此,橋頭路基兩側均應加寬50cm或60cm,從錐坡頂點起10m過渡到正常寬度。
結束語 一般地講,平原區、城鎮人口密集區、旅游專線、立交區的橋梁在選型時應注重其經濟性、美觀性和安全性;山嶺重丘區的橋梁在選型時應注重其經濟性、施工難易程度和安全性。但是,隨著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的不斷涌現,人們對橋梁結構的認識不斷提高。因此,對結構工程師而言,追求合理、美觀、經濟、安全的橋型方案是永無止境的.
(1) 橋墩盡量按等角度布設。
(2) 墩頂橫梁內側尺寸不應小于通用圖尺寸,外側尺寸 不應大于內側尺寸的兩倍。
(3)對于等長預制梁,當滿足不了第2條時,左右半幅橋應錯墩布置。當錯墩布置仍滿足不了要求時,預制梁采用不同的長度。
4.3 橋梁下部結構布設方法
4.3.1 橋墩設計方法
(1) 墩高H>30m時,宜采用薄壁空心墩,截面縱向尺寸為(跨徑/20+0.5)m
(2) 墩高H≤30m時,宜采用單排樁柱式墩,具體尺寸見表2-1。
表2-1 單排樁柱式墩尺寸表
跨徑(m) 樁柱徑(cm) H≤5 5<H≤10 10<H≤15 15<H≤20 20<H≤25 25<H≤30
20 柱徑(cm) 110 120 130 150 160 180
樁徑(cm) 120 140 150 170 180 200
25 柱徑(cm) 120 130 140 160 170 200
樁徑(cm) 140 150 160 180 200 220
30 柱徑(cm) 130 140 150 170 180 210
樁徑(cm) 150 160 180 200 220 230
35 柱徑(cm) 140 150 160 180 190 220
樁徑(cm) 160 170 190 210 230 250
40 柱徑(cm) 150 160 170 190 200 230
樁徑(cm) 170 190 210 230 250 260
45 柱徑(cm) 160 170 180 200 210 240
樁徑(cm) 190 200 220 240 260 280
50 柱徑(cm) 170 180 190 210 220 250
樁徑(cm) 200 220 240 260 280 300
(3) 當基礎覆蓋層厚度于5米時,基礎采用樁基礎;否則,采用擴大基礎。
(4) 一座橋梁橋墩盡量采用一種形式,墩柱斷面以最大墩高之截面為準。
(5) 跨徑20米預應力混凝土空心板與跨徑25米部分預應力混凝土組合箱梁可采用同一標準下部尺寸。
(6) 板梁式橋單排樁雙樁雙樁式墩立柱之間距L可用下式估算:
L=K.B/cosΦ
B-橋寬(m), Φ-斜度(度)
K-立柱間距系數,板橋K=0.55~0.65;T型或I型梁橋K=0.53~0.57;箱型梁橋長K=0.50~0.55;橋墩立柱間距、采用方案及適用條件詳見表2-2。
表2-2 橋墩立柱間距、采用方案及適用條件
立柱間距L(m) 適用條件 采用方案
基礎型式 墩高(m) 蓋梁 柱數
L≤8 樁基礎、擴大基礎 不限 鋼筋混凝土 2
L8 擴大基礎 ≤10 鋼筋混凝土 2
8L≤10 樁基礎 不限 鋼筋混凝土 2
L10 樁基礎 10 鋼筋混凝土 2
10L ≤15 樁基礎 不限 預應力混凝土 2
L15 樁基礎 不限 預應力混凝土 2
(7) 橋墩承臺系梁設計方法如下:
① 可能受船舶、大冰圬等墥擊的橋墩,若無其它防撞設施,樁頂應設承臺。
② 地震基本烈度≥8度的地區,墩高大于7m時,樁頂應設系梁。
③ 墩高超過20m時,樁頂應設系梁。
4.3.2 橋臺設計方法
(1)臺高H<5m且側向及臺前可設錐坡時,宜選用柱式橋臺;臺高H≥5m且側向及臺前可設錐坡時,宜選用肋式橋臺;臺高H≥5m且側向可設錐坡時,宜選用“U”型橋臺。一般地,臺高H控制在8m以內最為經濟。
(2) 式橋臺承臺不宜埋置太深,其底面以埋入地下1m為宜,以改善樁基受力,降低工程造價。
(3) 為降低工程造價,肋式橋臺肋數不宜多于橋墩柱數,橋臺承臺上不宜設置擋墻。
4.3.3 其它
(1) 伸縮縫估算方法:D=(Δt×L×10-5×103+20)mm;D-伸縮量(mm);
Δt-極端最高氣溫與極端低氣溫的差值(度);L-聯變形長度(m)。
(2) 預制梁長的預留值不應作為伸縮縫預留寬度的一部分。
(3) 山嶺重丘區高等級公路構造物(大中小橋、涵洞、通道等)的設置就少于2.5個/km。
(4)墩、臺蓋梁計算未考慮墩、臺身和蓋梁的固結作用。對于雙柱墩、臺近似簡化為簡支結構計算,對于三柱數、臺近似簡化按連接結構計算。
(5)基樁按彈性磨擦樁或嵌巖進行計算時,有效樁長不得小于5d(d為樁徑),有效樁長自最低沖刷線或樁側土厚度不小于2.5d處起算。
(6) 橋面橫坡以墩、臺身高度的變化予以調整,支座墊石厚度為定值。
(7)為了在橋臺耳墻內護欄受撞后不致影響耳墻安全,耳墻相外移了25cm或30cm,為此,橋頭路基兩側均應加寬50cm或60cm,從錐坡頂點起10m過渡到正常寬度。
結束語 一般地講,平原區、城鎮人口密集區、旅游專線、立交區的橋梁在選型時應注重其經濟性、美觀性和安全性;山嶺重丘區的橋梁在選型時應注重其經濟性、施工難易程度和安全性。但是,隨著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的不斷涌現,人們對橋梁結構的認識不斷提高。因此,對結構工程師而言,追求合理、美觀、經濟、安全的橋型方案是永無止境的.
本文標簽:公路大中橋梁設計技術總結(2)
* 由于無法獲得聯系方式等原因,本網使用的文字及圖片的作品報酬未能及時支付,在此深表歉意,請《公路大中橋梁設計技術總結(2)》相關權利人與機電之家網取得聯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