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洞門水平注漿施工技術交底
1.注漿材料、配合比
A、雙液注漿:
(1)采用PO42.5號普通硅酸鹽水泥;水玻璃模數2.4—3.4,波美度30—40Be;
(2)注漿材料采用雙液漿即:水玻璃(簡稱B液)+水泥漿(簡稱A液)。漿液配比及其相關參數指標如下:
漿液配比:A液:水灰比為1:1;B液:水玻璃與水按1:2進行稀釋;
雙液漿配比:A與B體積比為A:B=1:1。
B、化學漿液:
采取硫酸和水玻璃的混合液,主要達到止水效果。
(1)、硫酸:采用98%的濃硫酸;
(2)、水:采用自來水;
(3)、水玻璃:采用模數2.4—3.4,波美度30—40;
(4)、漿液配比:硫酸加水稀釋,以200:9質量比配置稀硫酸;水和水玻璃以1:1質量比配置水玻璃溶液。稀硫酸和水玻璃溶液以1:1配置進行注漿。
2.洞門水平注漿
鉆孔:采用風動鑿巖機從止漿墻上埋設的導向管進行鉆孔,成孔直徑Φ50。鉆桿頂進時,注意保護管口不受損、變形,以便與注漿管路連接。導向管埋置個數為27個沿洞門鋼環均勻布置,沿垂直于洞門45°角方向;洞門水平注漿個數為44個,注漿角度與洞門成15度角。
由于圍護樁與地下連續墻之間易形成疏松體或水流通道,造成地下水土流失,因而應對洞門周邊進行“死角”封閉加固。導向管施工主要對死角進行封閉控制。
3.加固方法
(1)在圍護樁與結構側墻接縫位置,沿垂直于洞門45°角方向鉆孔注漿,孔位均勻分布,最低不少于27個鉆孔。
(2)按設計順序依次對每個孔進行鉆孔注漿,其原則是:鉆孔時每次達到設計深度進行注漿,有砂有水時,不管長度多少,出砂出水就注。依此往復循環,直至設計終孔為止。
總體注漿順序:先環向、后中間、由下至上、由邊向中。
142053q7pgdqpo0j2cs9lg.jpg
(3)注漿時,嚴格控制漿液濃度及壓力,根據壓力變化,及時調整漿液濃度,直到達到設計終壓為止。
注漿以注漿壓力控制為主,首先采取低壓力中流量注入,注漿過程中壓力逐步上升,流量逐漸減少,當壓力升至注漿終壓時,繼續壓注5min,即可結束注漿。注漿時通過控制注漿壓力控制注漿量。當注漿壓力較小,而注漿量較大時增大水泥漿的濃度,直至終壓達到2.5~3.0MPa,持續注漿至設計孔位深度。
(4)注漿參數:
注漿壓力與地層的密度、強度、鉆孔深度及注漿次序等因素有關。根據現場鉆探結果,端頭位置所處的地層主要為砂層,以及強風化泥巖層,考慮到注漿管壓力損失并需要結合現場試驗結果,暫定注漿壓力控制在1.0~1.5MPa,容許最大注漿壓力為2.0MPa。
注漿擴散距離:最遠可達3~5米。已有的實踐經驗證明,加固土體在設計的洞門圈以外達到1.0~1.5米是完全有保障的,同時也滿足土體加固的要求。
注漿漿液濃度:注漿漿液采用水泥-水玻璃雙液漿,水泥漿水灰比為1:1,水泥漿和水玻璃的體積比為1:1。
安裝注漿泵站等設備。注漿前,先關閉孔口閥門,開啟注漿泵,進行管路壓水試驗,如有泄漏及時檢修,試驗壓力等于注漿終壓。然后將注漿泵吸管放入漿液中(吸頭用濾網包緊),進行正式注漿。
4.技術要點
⑴導向鋼管外插角必須嚴格照圖施工,保證注漿管外插角度。
⑵各孔注漿時,間隔進行,以保證漿液擴散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