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建筑規模的不斷擴大,逆作法在建筑施工中的應用愈發廣泛,今天幫我們總結了逆作法施工的技術要點,一起來看看吧。
地下連續墻
1修筑導墻
在具體施工中要對表層土特點、地下水情況及荷載狀況等情況進行充分考慮,一般將其導墻深度控制在1~2m的范圍,比地面高度要多出1m左右,將其厚度控制在15~20cm的范圍內,通常地下室的結構外墻是地下連續墻來承擔水土荷載所產生的水平力,這在建筑逆作法施工當中是非常重要的。
在工程施工中,導墻一般是以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顯現的,并且能重復多次使用,在施工過程里,需要考慮到表層土特點、地下水情況及荷載狀況等,通常導墻深度為1~2m之間,高度比地面要高出1dm,厚度為0.15~0.2m之間,墻趾要大于20cm,頂面處于水平狀態,基底緊貼土面,內墻面平行與地下連續墻軸線,防止槽中滲入泥漿,通常情況下導墻要遵循以下順序進行施工:場地平整→挖槽測量→棄土→支撐模板并拆模→導墻外側→回填土等,模板要在建筑工程結束后進行拆除,并進行上下兩道木的設置用來支撐,防止因擠壓等情況導墻產生變形。
2深槽開挖
挖槽在地下連續墻施工的重要環節,相關施工人員必須對其施工過程加以重視。一般情況下地下連續墻施工周期中一半的時間都是用來進行挖槽作業,在施工中必須控制好施工工期。同時還要重視其精度問題,特別是土層穩定度,如出現土層不穩定情況,要將單元槽長度縮短,在挖槽施工結束后要及時進行混凝土澆筑作業,縮短工期,以此最大限度地降低倒塌危險度。當施工現場附近存在高大建筑,且具有復雜的施工條件時,還應將單元槽段長度及暴露在外面的時間盡可能地減少,并保證槽壁具有一定穩定性,在施工地下連續墻接頭時,主要接頭有兩種:剛性接頭和柔性接頭,要依據實際情況來確定應用哪一種接頭方式。
土方開挖
當建筑工程施工中,相鄰柱之間的沉降差比警報值大時,應將上部結構施工停止,并對開挖速度進行不斷加快,同時在部分施工段要根據相關情況放慢,或加固及注漿等。土方開挖施工中要重視空間效應,特別是對開挖長度、深度及寬度進行有效控制,要準確計算其影響系數及范圍,并重視時間效應。
在進行土口的選取設置時,要滿足暗挖時的自然通風要求和地下結構的受力要求,并利用挖土機在水平距離上進行二次翻土作業,同時,在數量上還要保證使其在進行底板抽條的開挖時,同一個取土口能夠滿足三個抽條區域的出土需求。
土方的開挖方式主要包括明挖、暗挖和蓋挖三種類型。在逆作法的施工操作中,通常情況下多用暗挖的方式進行土方的開挖。在開挖過程中,施工操作人員要嚴格遵循平衡、對稱、分塊、分層、限時的原則,運用平衡分塊對稱抽條的方法對土方進行開挖施工。
沉降差施工技術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應用逆作法技術,必須重視沉降差問題。在建筑施工中,將有一圈地下連續墻插入,在基坑開挖應力釋放及上部荷載共同作用下,會有抬升及沉降情況在地下連續墻出現,如沉降過大,將直接影響到建筑物結構的安全性。通常沉降差必須在20mm以下,如大于警報值,必須將建筑上部施工作業停止,在局部節點位置進行壓重的加強,也可以選用開挖速度放慢或局部加快等方式。
通常情況下為解決基坑開挖出現的立柱樁抬升問題,可選用將樁上部摩阻力降低的方式。如通過支撐增設或壓力預加等方式進行加固,將坑底隆起所產生沉降問題進行有效降低。將立柱樁承載力加大也可以將沉降差有效降低,如增大樁徑、樁底注漿及選擇高承載力樁端等。通過剪刀撐臨時增加及完成永久墻體結構來解決立柱間剛性所產生不均勻變形問題。
樓板模板支設
1土模承重
在進行土模承重的施工時,施工人員一定要首先將土層開挖到工程設計所要求的標高處,然后對其進行整平和夯實,之后需要對其模版進行一層的素混凝土墊層的澆筑施工,并將澆筑的厚度保持在50cm。待到混凝土稍稍凝結變硬后,以梁模板上的支點為基準,進行水泥砂漿的找平作業,并將其標高的誤差值控制在規定范圍之中。
2搭架支模
在進行搭架支模的施工時,施工人員要首先挖掉地下結構中一層高的土層,之后再按照常規的建筑方法搭設梁板的模板,并對完成后的梁板鋼筋結構進行混凝土的澆筑作業,然后再自下而上的對地下結構實行豎向結構的施工延伸。
基坑支護
1土釘及復合土釘墻技術
主要指的是一種細長桿件,當基坑土體受到外部作用力而發生改變時,會在土體與土釘之間產生作用力作用于土釘部分,從而保護建筑的基坑。
2排樁支護技術
主要指的是用配合錨桿、混凝土灌注樁、鋼樁等結合土體內部的支撐結構共同來對土體進行支擋。其施工程序是施工人員首先進行成孔灌注樁的施工,并移位樁機,在灌注完成后注意對其的養護管理,最后進行破樁冠梁施工。其沉樁施工的方法主要分為單獨打入和圍檁打入兩種。
3周邊放坡開挖技術
主要是指在按照設計角度在基坑的四周結構上進行土方開挖放坡的施工。
節點施工
1“兩墻合一”做法
“兩墻合一”是將圍護墻兼為結構墻或部分結構墻,合理的利用圍護墻,降低造價,是綠色施工的體現。
整體式“兩墻合一”,在地下連續墻內側設置300mm左右的疊合墻(襯墻),依靠兩墻將地下水封堵在外部。
分離式“兩墻合一”,在地下連續墻幅接頭處設置壁柱,壁柱間設置磚或混凝土隔離襯墻,采用“疏導”的方式防水,在地下連續墻和襯墻之間設置排水溝,如有滲漏,水從排水溝排出。
2地下連續墻與底(樓)板的連接
臨時圍護墻支撐以樓板代替,因此圍護墻與水平樓板間需形成可靠的支撐體系,以保證其傳遞圍護墻的水平力。一般通過傳力型鋼進行傳遞。
需考慮兩方面問題:(1)永久柱未形成,樓面梁(板)擱置在格構柱上,要考慮節點處豎向力的傳遞,在格構柱上設置抗剪構造鋼筋、栓釘或鋼托座;(2)格構柱鋼板影響梁縱筋直接貫通,可在梁節點處水平加腋。
3鋼管混凝土柱與梁板節點
需考慮的問題與格構柱相同處理方法也類似,可采用環形鋼托座、栓釘+鋼筋混凝土環梁節點。
4鋼立柱與立柱樁的節點
逆作法工程中單樁承臺的“一柱一樁”形式最為理想, 其構造簡單、施工便捷、經濟性好。當設計為“一柱多樁”時,應盡量調整樁的布置使柱下有樁,以便在其中設置鋼立柱,應進行立柱樁的施工期間承載力驗算。若立柱下無樁,需采用多根鋼立柱、柱頂設置托梁傳遞荷載,加大資源消耗,增加施工難度,應盡量避免采用。
5特殊部位的水平力傳遞
(1)結構后澆帶部位:預埋型鋼,兩側混凝土內型鋼上設栓釘;底板下也可增加混凝土傳力板。
(2)水平結構錯層部位:加腋斜度不大于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