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洋社區位于高橋鎮集鎮所在地,距省道200米,交通便利,安置區規劃面積12.6萬平方米,建筑面積面積11.1萬平方米,安置農戶565戶、2500人,是我省全省首批農村社區建設示范單位,小區始建于2010年5月,至2016年底已入住農戶236戶1060人。
2017年集中安置小區新建63戶276人,農戶來自全鎮8個行政村,新建模式采取:農戶自行成立籌建小組,進行統規統建,按不同區位分攤建設成本費用;建房類型為:8戶1幢套房型6幢48戶,建筑面積5568平方米(戶均116平方米),兩戶一體別墅型7幢14戶,建筑面積3640平方米(260平方米/戶),單幢一戶別墅型建筑面積300平方米;集中安置區按照安置類型區分,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21戶,地質災害戶14戶,偏遠自然村20戶(類型重疊10戶)。
明洋社區主要做法有:
一、“一統四化”建好社區。“一統”即采取“統規統建”模式,由鎮政府和相關重建村共同組織實施,在建設過程中具體做到“四化”:一是社區規劃人性化。在規劃設計中,以“科學配置、節約資源、方便群眾”為原則進行規劃設計。在滿足群眾戶型要求、優質教育、體育健身、醫療衛生、美化綠化等要求的基礎上,突出方便群眾、因地制宜,規劃較大面積的儲藏室,避免以往新農村建設中存在的雜亂現象。二是群眾主體作用最大化。在社區建設中,注重突出群眾自我建設管理。采取規劃區域分片,由片區建房戶推選出4-5名具有責任心,年富力強的民意代表成立籌建組,負責整個施工過程的工程招標、建材采購、質量監督等工作。建設資金同樣采取資金自管機制,在銀行專門設立片區籌建組專戶,并將資金支出情況實行一月一公開,真正做到農民自己事、自己辦、自己管,充分發揮群眾的決策主體、建設主體和公益主體作用。三是政府服務全程化。為保護建房戶利益不受到損害,鎮社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全程為籌建組提供支持和幫助,從合同的簽訂、原材料的采購、施工的質量、進度的控制等均參與服務和把關。如為保證原材料供應和質量,由專人負責幫助籌建組聯系貨源、價格談判以及材料采購等。2010年下半年,由于全縣上下集中開展住房災后重建,導致建材供不應求,價格迅速上漲。鎮領導小組在工程啟動伊始,就提前預訂了磚頭、鋼材等建材,保證了建材價格的穩定、貨源的充足,為第一期建房戶節省了60多萬元的支出。四是資金扶持最優化。資金由村民自籌、政府支持、上級補助三部分組成。鎮政府積極向上爭取資金,完成社區道路硬化、綠化、電力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整合建房戶災后統歸統建補助、造福工程以及計生專項補助資金等,僅一期88戶就落實補助資金達345.15萬元。
二、“三三”機制管好社區。隨著社區的逐步建成,鎮黨委、政府將重點轉移到社區管理上,按照縣委的安排部署,全面推行農村新型社區管理“三三”機制,即“三會”治理(支委會、管委會和居民代表會議),“三合”管理(社區合建、事務合辦、服務合作),“三化”保障(組織力量精干化、資金籌措多元化、責任落實制度化),主要做法是:在組織上,成立了明洋社區支部委員會、社區管理委員會和居民代表會議“三會”組織。推選產生了6名“兩委”班子成員、27名居民代表。在資金上,縣財政每年下撥社區主干工資性補貼0.96萬元,以及社區專項補助資金3萬元;鎮政府按縣級補助50%的標準每年配套2萬元;掛包社區的縣直機關單位,每年落實3萬元的幫扶資金,成立社區發展基金,籌集資金30萬元,保證社區正常運轉。在服務上,投資200萬元建成建筑面積達640余平方米的社區居民服務中心,內設居民文體活動中心、金融服務部、便民超市、衛生所等功能室;投入60余萬元建成居民娛樂休閑廣場;投入80萬元建成5個高山村便民服務中心;組建保潔隊、治安聯防隊;推行黨員“設崗定責”和居民事務代理制等。在建章立制上,制定《農村新型社區工作制度匯編》,明確社區“三會”的職能定位和職責任務,探索試行重大事項“五議五公開”、居民事務代理等制度,規范社區各組織的運行。通過推行“三三”機制,實現農村新型社區“有人管事、有錢辦事、有處議事、有章理事”。
三、“三個注重”美化社區。為提升社區品味,我鎮于2012年實施“美麗社區”建設。一是注重綠化美化。細化社區綠化規劃設計,以主干道和高橋溪為主線,種植香樟、桂花、楊柳等鄉土樹種4000多株,做到四季常綠、四季有花、四季有香,實現社區建設與田園共融、與山水互動。投入200萬元建成高橋溪河道整治防洪堤綠化長廊5.1公里。同時積極運行農村長效保潔機制,創新開展垃圾清運市場化,委托保潔公司開展垃圾有償清運,確保社區的干凈、整潔、舒適。二是注重產業發展。注重產業帶動和產業特色,投資300萬元在沿河兩岸開發現代農業項目;拓展農戶致富渠道,引導農戶外出經營小吃,實現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發展壯大鎮域經濟,引進了一批用工量大、社會效益好的工農業項目,讓社區居民住得進來,住得安心。三是注重民生改善。社區水、電、路、寬帶、數字信號等配套到位,服務中心、文化廣場投入使用,污水處理設施有效運行。大力推進社區居民事務代理機制,設立居民事務代理工作室,不出社區為居民提供各項便民服務,讓居民足不出戶即可享受便捷代理服務。
2017年申報造福工程集中安置區基礎建設資金補助項目30戶30萬元,項目建設其中:管道安裝715.25m;管道挖土方2684.9m2;集水井33個;檢查井32。項目已于2017年12月低完工驗收投入使用,基本達到預期目標。2018年計劃投入50萬元用于2018年造福工程集中安置區基礎建設項目,其中:用于道路擴建20萬元;用于道路硬化30萬元,預計2018年底全部完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