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建筑行業信息化水平的提升,高職院校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畢業生依然面臨畢業即失業的老話題。本文針對建筑企業崗位需求,從教學質量控制體系、仿真實訓系統、雙師培養、云教學平臺等方面構建基于工程勝任能力的項目化實踐教學模式,實施建筑技術崗位勝任能力培養,提升學生的建筑崗位勝任素質能力。
關鍵詞:崗位能力;教學質量控制體系;實踐教學模式
隨著建筑行業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建筑行業各個崗位相關技能信息化速度更新越來越快,《混凝土結構設計平面表示方法》經歷了03g101系列到11g101系列,《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經歷了2003版、2008版及2013版,各種新的測量儀器的使用,bim技術在工程中逐步推廣使用,建筑行業信息化對建筑人才的職業素質要求全面提升,高職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畢業生在校學習的建筑職業技能與行業崗位需求差距的矛盾比較突出。如何培養高職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崗位勝任能力,成為了職業院校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教育工作者面臨的課題。
一、問題提出
在建筑工程技術專業中,工程勝任能力主要是建筑崗位能力,針對建筑技術職業院校學生而言具體包括實習階段和畢業后的崗位能力,對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教學而言,本文主要研究頂崗實習(見習)階段的工程勝任能力。課題組采取問卷的方式,分別從本校建筑技術應屆畢業生各班選取了15人共45人進行調查,參加人員均為已經參加了3個月以上頂崗實習的學生,崗位情況為:專業對口30人,相關崗位為10人,非相關崗位為5人,并對此進行統計分析。
通過調研,學生更偏重對口崗位實習,占66.7%,但整個實習過程中,28%的學生基本能完成第一份實習崗位工作:?45人中,10人因為專業崗位能力不熟練,表現出工作自信心不足,7人對本專業工作望而生畏,其余均表明對建筑各崗位工作的信心和個人能力有足夠的信心開始職業生涯。在被調查學生中,大多數學生普遍認為在頂崗實習(見習)過程中:
(1)崗位能力方面:可以很快的了解分配給自己工作內容,基本勝任并且適應崗位工作;但企業管理層和項目人員對頂崗實習的學生態度還是一般。
(2)在溝通和適應能力方面:絕對多數學生可以很順暢地和其他同事進行溝通;在工作中,發現了以前未曾碰過的新問題或新情況,基本選擇主動向老員工請教,但也有少數學生選擇向其他實習的同學請教。
(3)通過頂崗實習或見習找到能力欠缺部分后,基本希望能夠回到學校由學校進行培養。
二、現階段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
1.缺乏系統的教學質量控制體系。許多院校缺乏以教學指導委員會為中心的專業實踐教學頂層設計,未建立系統的教學質量控制體系,比較單純的制定實訓教學體系中教學目標體系、教學管理體系、教學內容體系和支撐保障體系,但質量保障體系在教學指導委員會、教研室、教學過程管理、質量監督等方面強化較少,特別是缺乏用人單位和專業咨詢等方面的人才培養評價體系,很難保障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2.仿真實訓職稱條件單一。在仿真實訓支撐體系中,主要是校內實訓室和校外實習基地,其中,校內實訓室主要為基本的技能訓練實訓室,如基礎的土工、制圖、工程造價、施工技術實訓場等,這些實訓室與建筑行業企業要求的大信息量、快節奏的崗位任務相去甚遠,甚至內容完全脫節;在校外實訓基地方面,雖然名義上有一定數量的校外實習基地,但由于學校教學與建筑企業項目生產的實踐安排的矛盾無法解決,另外企業還要考慮諸如安全等方面的問題,因此,校外實習基地的使用率和效果不盡人意,大多數的學生無法較好的進入崗位角色,從而達到頂崗效果,獨立進行相應的崗位工作。
3.雙師培養缺乏有效途徑。目前教師培養中通行的做法是進行輪崗和掛職鍛煉。許多院校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由于無法找到較好的考核評價手段,無法真正保障教師保質保量完成了業務訓練。同時,由于高職院校教師的教學任務重的特殊性,無法保障雙師的培養質量,提升不高,教師的職業能力培養缺乏有效途徑。
4.數字學習資源缺乏。在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教學中,目前仍然大量實施的是課堂學習,但建筑施工技術的工藝學習、測量儀器的使用等崗位操作技能的學習不是在課堂可以完成,對實務工作的學習和模仿需要在課后進行大量的數字資源的學習,特別是3d仿真模擬數字資源、現場施工視頻操作資源等。
三、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實訓教學質量保障體系
1.構建“四點一反饋”的施工教學質量控制體系
在教學指導委員會、教研室、教學過程管理、質量監督四個層面建立質量監控點,然后反饋到教學中,循序漸進,提升教學質量,構建基于過程的“四點一反饋”的施工教學質量控制體系。原來實訓教學體系中教學目標體系、教學管理體系、教學內容體系和支撐保障體系按照產品的輸入、輸出和活動的過程模式加以分解,并重新架構使之系統化,對實訓教學過程所涉及的各種要素及活動進行全方位的管理,通過關注、監控教學過程從而提升整個實訓教學質量,保障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在教學指導委員會層面設置監控點主要包括:實訓教學質量目標、實訓教學體系、質量管理責任體系;教研室層面主要設置具體的監控目標,具體包括:實訓教學的課堂管理,實訓項目層次的模塊化、實訓項目工藝流程標準化、實訓教學方法與手段;在教學過程管理層面,主要建立的監控點有:師資隊伍的培訓與評價、實訓設備的數量與質量、實訓教學文件、實訓教學改革、素養考核、課程考核等;在質量監督層面,主要設置:學生座談、畢業生評價、用人單位評價、咨詢公司專業評價等。通過各個監測點的內容實施,將實施情況反饋到各個教學管理?,從而實現教學質量的螺旋穩步提升。
2.建設三位一體的仿真實訓系統
建筑施工技術類課程專業技能的培養需要立體式的仿真實訓系統,要構“建校外頂崗、校內實訓、假期頂崗鍛煉”相配套的三位一體的仿真實訓系統。將建筑相關職業素養融入實訓室建設中,建設高仿真實訓室,共建學生頂崗實習基地,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
仿真實訓方面,工程真實情景再現,提升學生職業能力。將施工工藝進行3d模擬仿真,建設以半成品為主的實體建筑模型,打造全真建筑職業工作環境和情景,提升學生仿真實訓效果。改革實訓教學,仿真模擬,強化綜合實訓,提升學生綜合實務能力。提托仿真實訓條件,將生產半成品項目所涉及到的建筑技術各主要工作崗位,實施公司化的分組實訓和模擬,分角色進行綜合實訓,讓實訓教學與建筑市場業務有機融合,真正做到“情景再現”。
建立滿足校外頂崗實踐的校外實習基地,提升了學生職業能力。校外實習基地的建設包括“工地課堂”、企業課堂等多種形式的現場授課基地,以及常規的頂崗實習基地,他們的建立需要學校積極努力的探索和嘗試,找到有效的組織形式,真正實現建筑技術技能的工學結合。建立由家長支持的假期頂崗實習系統,吸收社會了力量,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頂崗實習效果。
3.基于社會服務項目打造雙師
建筑技術相關專業教學質量的提升關鍵還是師資的打造。高職教學的現實問題決定了師資培養的難度,作者認為以社會項目為依托,打造雙師是師資提升的有效途徑。建筑工程中主要行業崗位包括建筑設計、工程造價(建筑招投標、工程結算、鋼筋抽樣外包)、施工組織設計、工程測量放線等,這些項目的完成需要操作人員具有較強的操作技能,否則無法完成項目,因此,要以社會服務項目為依托,強化雙師的打造,具體為:加大了對骨干教師培養力度,以社會服務項目為載體,鼓勵專業教師參與社會服務項目;制定相應的政策,鼓勵教學以此為教學載體,帶領學生深度參與,活學活用,頂崗教學;探索多種形式的項目參與形式,實現實訓教學與社會服務項目的有機融合,提高了實務操作能力;建立工作室等專業的交流平臺,實現校企的專業人員交流、實訓實習基地建設、參與企業項目研究與橫向課題研究等,提高教師的在項目操作和社會服務等方面的綜合能力。
4.打造云教學平臺
數字化是現階段建筑施工的作業特點,基于云計算的教學平臺的打造也是目前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教學的大勢所趨,如現在各大軟件公司主推的bim系統。在數字化的今天,云教學平臺的打造包括以磁盤陣列存儲空間為基礎的光纖存儲系統,異地容災備份系統等安全系統。在具體設施方面,首先需要配備教學資源制作中心,實現全自動課程教學錄像和制作;其次,配備教學資源管理系統,以大型數據庫技術為基礎構建教學資源管理系統,實現專業教學資源的有序組織,形成優質教學資源庫;在終端方面,搭建教學資源學習平臺,方便學生在課內和課外隨時隨地學習,實現云教學。
四、結語
高職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基于工程勝任能力的項目化實踐教學模式本文僅僅從體系構建、仿真系統創新、雙師打造、云教學平臺方面進行了有限探索,如何深入開展這些方面的建設,有效應用與實踐教學中去,這是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在專業勝任能力方面的打造零距離就業的重要方面,任重道遠。
參考文獻:
1曹宏.高職院校工學交替模式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2姜大源.職業教育學基本問題的思考(一)[j].職業技術教育(教科版),2006.
3姜大源.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觀[m],教育部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研究所.
4俞建新.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對高職教育課程改革的啟示[m].上海:上海農林職業技術學院.
5丁金昌,童衛軍.關于高職教育推進“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再認識[j].高等教育研究,2008(06).
6王明倫.高等職業教育發展錯位分析及對策[j].教育與職業,2007(12).
7[美]雷·馬歇爾,馬克·塔克.教育與國家財富:思考生存[m].顧建新,趙友華,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
8朱方來.試論高職高專院校實踐教學基地——工業中心的建設[j],職業技術教育,2002(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