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含文化產業管理方向)電子白皮書
一、專業定位
廣州華商學院自2009年開設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該專業以粵港澳大灣區為依托,以適應灣區建設時期政府公共部門及企事業、民間組織公共管理人才需求為導向,以培養面向大灣區地區的政府公共部門、社區組織與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的辦公室公共管理及服務人員為基本定位,以應用型為專業辦學類型,致力于培養既掌握現代公共管理理論、技術與方法等知識,具備公共意識、公共精神,熟悉政府公共部門情況,又掌握具體公共管理方法與技能、具有實際公共管理能力的復合型應用人才。
二、培養目標
公共事業管理專業通過實現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理論教育與實踐教育相結合的課程體系設置,該專業注重培養學生具有較寬的知識面和扎實的公共管理專業基礎;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立足珠三角、服務粵港澳大灣區,掌握現代公共管理理論、技術與方法等知識,具有公共服務意識、奉獻精神,具有創新創業能力,能夠在黨政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非政府組織等公共部門或行業從事管理與服務工作、具有國際視野的高素質復合型、應用型人才。
三、培養規格
本專業學制:標準學制4年,彈性學制3-7年,授予管理學學士學位
本專業學生通過系統學習馬克思主義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等課程,掌握管理學、社會學、政治學、經濟學、法學等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培養邏輯思維能力、領導決策執行能力、組織協調能力、溝通交流能力、語言表達與寫作能力,掌握社會調查分析、現代信息技術和管理操作技術等基本技能。
本專業畢業生應在素質、知識、能力、技能和價值引領五方面達到以下要求:
(一)素質要求
1.熱愛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掌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愛國、誠信、友善、守法;
2.具有法治意識、公共精神、社會責任感和積極的人生態度;
3.具備良好的專業素質,能夠掌握本專業的思維方法和研究方法;
4.具備良好的人文素質和科學素養,具備健康的體貌和良好的心理;
5.具備正確的勞動觀點,具有崇尚勞動、尊重勞動、熱愛勞動的思想和與勞動人民真摯的思想情感。
(二)知識要求
1.思想政治理論知識,按照國家規定執行;
2.通識類知識,包括人文學科知識、社會學科知識、自然學科知識以及創業基礎、就業指導等知識;
3.專業類知識,包括學科基礎類知識、專業基礎類知識和專業知識。
(三)能力要求
1.掌握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
2.具備公共管理學科的思維理解能力(政策理解與分析能力、公共事務色認知與分析能力)、計劃能力(制定工作計劃能力、分析公共任務能力)、組織協調與溝通能力、管理服務能力、應急管理能力、團隊合作能力、調查研究能力、信息處理能力、表達能力(語言與文字)等專業能力。
(四)技能要求
1.具備基本外語技能,具有一定的聽說讀寫能力;
2.掌握現代信息技術環境下必要的辦公軟件、定量分析工具以及計算機應用的技能;
3.具有較強的社會調查和語言表達與寫作技能;
4.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進行有關數據的收集、處理、歸納分析的技能。
(五)價值引領
將理想信念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新時代中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思政元素融入專業課程的講授中,通過價值引領,培養學生公共意識、公共精神、公共責任、使命擔當、真正達到“專業思政育人”的目標。
四、課程體系
學生應修滿的最低學分為160學分。其中通識教育課程71學分,學科基礎課程23學分,專業課程43學分,跨學科跨專業課程6學分,綜合實踐課程17學分。所有修讀課程均須通過考核,考核及格以上者方能取得相應學分。
(一)核心課程:政治學原理、公共管理學、法學概論、公共經濟學、公共事業管理概論、公共政策學、公共組織財務管理、城市公用事業管理理論與實踐、非政府組織管理、公共工程項目管理等。
(二)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
主要從實驗實訓、綜合實踐教學等方面進行。
主要從實驗實訓和綜合實踐教學環節等方面進行。
1.實驗實訓環節
(1)實驗環節
主要通過模擬(實驗)加強學生對課堂講授內容的理解,提高實際動手能力,加深對基本理論的認識和理解。主要課程是:《社會調查》、《公共政策學》、《電子政務》、《公共部門績效管理》、《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公共組織財務管理》、《erp軟件(財務與供應鏈系統)》和《企業行為模擬ⅰ(手工沙盤)》《電子商務概論》等。
實訓環節
根據專業特點,依照專業所應具備的能力結構要求進行的專業訓練,為學生構建面向實際操作環境的訓練平臺,受到最基本的行政管理崗位中各基本技能的訓練,主要課程是《公文寫作》、《創新思維訓練》、《管理文秘》、《管理溝通》、《公務員應試指導》、《公共禮儀》、《辦公室要務與機關管理》等。
2.綜合實踐環節
主要是強化學生對專業實踐綜合知識的認識,對學生進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等綜合能力的訓練,培養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主要包括實習模塊和論文模塊。
(1)實習模塊的內容:社會實踐、專業實習、畢業實習等。社會實踐以了解從事該專業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和知識結構為主要目的。專業實習以到實踐基地從事一定的行政管理崗位、演示專業技能為主要目的。畢業實習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落實能夠達到實踐鍛煉的單位,并進入崗位進行實際操作;二是督促學生在實踐中深刻的領會行政管理理論和知識,作為畢業論文的選題來源。
(2)論文模塊的內容:學年論文,畢業論文。論文的要求是:嚴格審題,力求做到畢業論文內容能結合實習、工作與教學實驗更新。最終達到學生能夠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3)勞動教育環節的內容:在第6學期設立勞動周或勞動月,總計32學時,以集體勞動為主。同時鼓勵學生深入城鄉社區、福利院和公共場所等參加志愿服務,開展公益勞動,參與農村社區和城鎮社區治理工作。通過勞動教育,使學生能夠理解和形成正確的勞動觀,樹立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觀念;體會勞動創造美好生活,培養勤儉、奮斗、創新、奉獻的勞動精神;具備滿足生存發展需要的基本勞動能力,形成良好勞動習慣。
五、師資隊伍
該專業具有一支管理學、經濟學、心理學、歷史學、社會學、政治學和法學多學科交叉、充滿活力、教學經驗豐富、愛崗敬業的教師隊伍。專任教師共16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人,講師5人,雙師型教師4人,均為研究生學歷,碩士學位及以上 的15人,其中具有博士學位的2人。
六、教學條件
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具有完善的實訓操作基礎平臺,建有電子政務綜合實驗室、企業行為模擬手工沙盤實驗室、校內仿真平臺、公共政策案例分析軟件等實踐平臺。該專業在校內校外均建立了實踐教學基地,校內實習基地為華商教育集團旗下的各單位和部門。校外實習基地目前有珠海長隆、廣東省人力資源研究會、廣東紫云環保技術有限公司、中山市云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廣東中凱智慧政務軟件有限公司。目前正在研究建立與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及非政府組織等合作的事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