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司公布2023年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典型案例,臨海市白沙灣濱海濕地生態修復項目成功入選,為臺州市唯一。

白沙灣位于浙江省臨海市臨港新城南側,隨著該區域經濟發展與城市建設進程的加快,海洋生態環境保護與資源利用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岸線生態環境亟待修復改善,沿岸景觀亟待改造提升。
白沙灣如何實現從淤泥灘地到海上桃源的蝶變躍升呢?
健全保障措施,繪就美麗生態。堅持規劃引領,組織編制臨港新城規劃、白沙灣概念規劃、詳細規劃等系列規劃,明晰修復方案,充分挖掘白沙灣城市岸線特色。強化資金保障,出臺《臨海市藍色海灣項目補助資金管理辦法》,積極爭取各級財政資金共3.57億元。
實施三大工程,打造最美岸線。以人工沙灘修復、水環境治理、岸線植被恢復三大工程建設為核心,堅持人工治理與生態修復相結合,完成污染底泥清除224.29公頃,全面改善湖區水質。沿岸線修建游步道,并在其外側鋪設人工沙灘約2.47公里,營造親水空間。依托生態岸線改造,開展灣區內側植被恢復31.42公頃,打造立體景觀,營造濱海“生態海岸”。
強化科技支撐,提升修復水平。組織省內外相關領域技術單位,對人工湖的水深形態、水交換、水生態修復、沙灘修復等技術問題進行專題研究。建立健全全過程動態監管體系,充分應用無人機、高清攝像、航空遙感等,實現“天上看、網上管、地上查”,實時監管施工進程和質量。

白沙灣沙灘修復對比圖

白沙灣植被修復對比圖

白沙灣親海岸線修復對比圖
通過白沙灣濱海濕地生態修復項目的實施,周邊水域環境質量有效改善,生物棲息濕地生境逐漸重構,灘涂資源完整性大大提高,形成了“水潔、岸綠、灘凈、灣美、物豐”的生態海岸帶,同時以生態“杠桿”撬動產業崛起,帶動當地土地價格上漲240%,節假日期間每日人流量超6萬,譜寫出海上花園新篇章。
接下來,臨海將重點依托白沙灣“一池三山”的自然景觀,構建“山-城-灣-海”的特色城市空間,打造集海港特色、生活居住、商貿金融、旅游休閑于一體的生態型新城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