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海省消防救援總隊聯合省委宣傳部、省教育廳、省公安廳等17部門,共同印發《關于加強“九小場所”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意見》圍繞“事前預防、事中監管、源頭治理、科技賦能”核心思路,明確四大重點任務。此舉是青海省整合跨部門監管力量,系統性構建“九小場所”全鏈條消防安全管理體系的關鍵一步,旨在堅決防范“小火亡人”事故,為全省營造更安全的生產生活環境。
《意見》明確建立“部門聯治”與“群防群治”相結合的責任體系。教育、公安、民政等15個職能部門需在各自領域內履行監管職責,由各級消防安全議事協調機構統籌協調,消除監管盲區。同時,發動鄉鎮(街道)、村(社區)及網格員等基層力量,分層開展隱患排查與消防宣傳,并鼓勵公眾舉報火災隱患,對核查屬實的予以獎勵,形成社會共治格局。
同時,為平衡安全與便利,除歌舞游藝娛樂場所外,總建筑面積不超過300平方米的公眾聚集場所可不再辦理營業前消防安全檢查許可(當事人主動申請的除外),體現了優化營商環境與強化事前監管的有機結合。在準入環節,相關部門將嚴格審批(備案)中的消防安全關,并對無證無照經營問題及時移送處理,從源頭遏制風險。
《意見》明確建立“強化風險整治”與“提升物防技防”相結合的實施路徑。聚焦牌匾擋窗、通道堵塞、違規用火用電用氣等突出風險,開展跨部門聯合檢查,并對問題隱患溯源治理。在硬件層面,將通過“更換、增設、分隔”等物防工程防措施改善安全條件,并引導場所安裝聯網型智慧煙感、溫度傳感等消防物聯設備,提升早期預警能力。同時,嚴厲打擊不合格消防產品、電器、燃氣用具及電動自行車等制假售假行為,從流通源頭杜絕隱患。
《意見》強調宣傳、廣電部門需指導媒體加強消防科普,各行業監管部門須確保從業人員熟練掌握“一懂三會”知識。消防部門將對相關單位及基層力量開展業務指導。此外,支持有條件的地區運用公共視頻和場所自建監控,通過圖形分析、大數據等技術實現對違規動火、通道堵塞等行為的智能監測預警,鼓勵滅火裝備技術革新與產學研合作,以科技力量提升消防管理效能。
此次《意見》的出臺,是青海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推動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預防轉型的重要實踐,預期將顯著提升“九小場所”的消防安全水平,為全省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