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膠州積極疏堵點,用活事故隱患內部報告獎勵機制
中國應急管理報■本報記者 朱有祥 通訊員 鹿巨曉2025-11-26 09:24:22





“以前是管理層急著抓安全,基層員工被動應付;現在不管是車間員工發現松動的庫門,還是電力巡檢人員制止違規作業,大家都主動找隱患、報隱患。”近日,山東省膠州市應急管理局局長劉曦手持厚厚的企業隱患處置臺賬,感慨地說,“有了獎勵機制,安全工作成了每個人的自覺行動。”
自該市推行生產經營單位事故隱患內部報告獎勵機制以來,多家企業積極探索,通過搭建便捷提報平臺、完善閉環管理流程、強化雙重獎勵激勵等舉措,構建起“全員參與、全程跟蹤、全面獎勵”的隱患排查治理體系。
平臺筑基
隱患信息“一鍵直達”
“隱患排查不能讓員工‘想說卻沒渠道’,必須打通信息傳遞的‘第一公里’。”膠州市應急管理局副局長姜煥璽表示。
針對以往上報隱患流程繁瑣、信息滯后的問題,膠州市引導企業搭建更高效的隱患提報平臺,讓隱患信息“一鍵直達”責任部門。
在青島德固特節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德固特公司),線上隱患報告與改進建議辦公平臺覆蓋所有車間。通過該平臺,員工既能上報隱患,也能提出改進建議。該平臺設置“提報—審核—派單—整改—驗收—存檔”全流程模塊,班組長、車間主任先審核提報內容的真實性和可行性,再精準派單。
“這種‘先審核再派單’的模式,既避免了無效提報,也讓整改更有針對性。”德固特公司安全部部長趙韶光說。
今年初,德固特公司裝配車間一名員工發現廢品物料庫門合頁過短,存在庫門掉落風險,便立即通過平臺上傳了相關信息和照片。平臺將信息派發給維修部門負責人,明確了整改要求和期限。待整改完畢,生產部門現場確認后,維修部門在平臺上點擊“關閉”,確保全流程可追溯。
“對于這樣的小事,大家以前可能覺得沒必要較真。現在有了便捷的提報渠道,大家發現隱患都會主動上報。”上述員工說。
截至目前,德固特公司的線上隱患報告與改進建議辦公平臺已接收超300條提報內容,有效率達95%以上。
閉環提效
整改超期“亮燈預警”
“只報不改等于白報,閉環管理才是關鍵。”姜煥璽說。
為此,膠州市企業普遍建立了“限期整改+超期提醒+驗收確認”的閉環管理模式,確保隱患整改不打折扣、不留死角。
歐勵隆工程炭(青島)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歐勵隆公司)的提報系統專門設置了“超期自動提醒”功能。整改超期后,系統每天會向負責人及相關部門領導發送提醒郵件,直至隱患整改完畢。
今年3月,歐勵隆公司物流班班長發現封車框架生命線接頭卡口架設不合規,便立即通過系統上報隱患。系統將整改任務派給維修經理,明確整改期限為30天。
然而,維修經理未能及時協調到曲臂車,在超出期限后依然未能完成整改。其間,系統持續提醒。最終,維修經理及時跟進完成整改,并在月度會上說明了原因。
“雖然整改超期了,但系統的提醒功能讓責任始終‘在線’,避免了隱患被長期擱置。”膠州市應急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大隊副大隊長王宗凱說。
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膠州市供電公司(以下簡稱膠州供電公司)更是實現“隱患隨時報、處置即時動”。4月1日,員工王海生發現吊車跨線施工,存在重大風險,立即將情況上報至供電所。供電所迅速安排工作人員趕到現場,制止違規行為并全程盯防,直到吊車司機安全收車。
事后,供電所工作人員還向吊車司機講解了違規作業的危險性,司機當場承諾日后會遵守。“從發現到處置,整個過程不到1小時,這就是‘即時閉環’的效率。”膠州供電公司安全總監陳嘉偉表示。
獎勵賦能
從“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
“要讓員工主動參與隱患排查,就得讓他們感受到‘干得好有回報’。”劉曦表示,膠州市通過“物質獎勵+精神激勵”雙重賦能,推動企業安全工作從“管理層推動”轉向“全員主動”。
德固特公司實行“分級獎勵+晉升加分”制度。“我們會根據報告隱患的嚴重程度、改進建議的價值給員工打分,獎金從20元到1000元不等,還可納入績效考核為其加分。”劉曦舉例說,今年8月,該公司下料班班長孫淑勇在現場聞到異常氣味,憑借經驗判斷可能是氣體泄漏。他立即對氣體管路進行排查,發現天然氣管道有破裂口。“要是沒及時發現,天然氣大量泄漏后可能引發火災、爆炸,損失不堪設想。”劉曦說。
孫淑勇上報后,安環部省去層層審批環節,直接聯系專業人員處置,并加強了管路定期檢查。事后,公司獎勵孫淑勇600元,還在季度績效考核中為其加了5分。“這是公司對我們工作的認可,以后發現隱患,我肯定還會第一時間上報。”孫淑勇說。
膠州供電公司則對“隱患發現人”和“處置人”分別給予獎勵,讓“敢擔當、能作為”的員工有更多獲得感。
今年4月3日,洋河供電所員工楊興峰在巡視時發現輸電塔上有防塵網纏繞,一旦刮風,防塵網很可能掛到線路上導致跳閘。他第一時間將隱患上報至輸配電運檢中心,中心隨即安排人員到現場處置。事后,膠州供電公司向楊興峰發放了“隱患發現獎”,向處置人員發放了“隱患處置獎”,并通報表揚,在年度評優時給予加分。
“獎勵不在多少,關鍵是讓大家覺得多干一點、多擔一點是值得的。”楊興峰說。
“這些企業的實踐不是個例,而是可復制、可推廣的樣本。”劉曦在總結機制建設成效時表示,膠州市應急管理部門正將企業經驗梳理成“操作手冊”,通過召開現場觀摩會、專題培訓會等方式,在工貿、電力、建筑、交通等行業領域全面推廣,讓事故隱患內部報告獎勵機制成為企業“標配”。
據悉,膠州市將細化隱患分級標準,明確獎勵金額和整改時限,避免“憑感覺”操作;建立“企業隱患處置晾曬”機制,倒逼企業重視機制運行。“安全生產沒有休止符,我們會繼續完善機制,讓每一條隱患報告都有回應,每一份安全責任都能落實。”劉曦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