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涼山精準施策守護綠水青山
中國應急管理報■本報記者 趙 蓮 通訊員 孫小琴 馬惹友曲2025-11-20 15:22:21





“建設秀美山川,護林防火當先,共享森林美景,嚴防森林火災!”日前,在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冕寧縣河東小學森林草原防火主題班會上,同學們在老師的帶領下,開展了森林防火拍手歌大家唱、防火知識趣味問答等一系列科普活動。
這是涼山州精準施策守護綠水青山的一個縮影。涼山州處于長江上游生態屏障的核心區域,森林覆蓋率達52.16%,森林火災易發頻發。近年來,從峽谷深林到彝族村寨,涼山州以機制創新破解防控難題,以協同發力織密防護網絡,推動森林防滅火能力持續提升。
“一縣一策”定方案
“高效有序應對突發事件,需要從思想上、流程上、力量上進行充分的應對準備。”涼山州應急管理局工作人員表示。
森林草原防滅火工作怎么管?涼山州建立起“一指四線”機制,即森防指統籌協調、林草部門主抓“防”、應急管理部門主抓“救”、公安部門主抓“查”、紀委監委主抓“督”,形成多部門齊抓共管的格局。在森林防火緊要期,各部門實施“日會商、日預警”機制,總結工作開展、任務完成、戰術措施等情況,切實加強研判、信息報告等。
今年以來,涼山州共發布紅、橙、黃預警93期,形勢分析24期,預警結論180期。
涼山州成立森林草原防滅火工作專班,推行“四雙”工作法。“四雙”工作法為專題部署、專題推進“雙輪驅動”,常態督導、駐縣督導“雙向發力”,聯動監督、機動暗訪“雙線并行”,回訪問效、執紀問責“雙管齊下”,著力構建多維度督導格局。今年,該州森林草原防滅火工作專班駐縣督導發現“五周五緣”清理不到位、巡山力量配備不足、偏遠鄉鎮包聯干部下沉不及時等問題隱患830項,問責處理單位9個、黨員干部77人,以“嚴督”倒逼“嚴防”,確保各項防護措施落地見效。
涼山州還根據各地地理因素、人文風俗等實際情況,制定“一縣一策”方案3098個。
金陽縣地處大涼山深處、金沙江畔,彝族人口占全縣總人口的80%左右。為確保宣傳觸角延伸到彝族群眾聚集的地方,涼山州推動在該縣建立“彝女安全宣講隊”。“彝女安全宣講隊”宣講員身著彝族傳統服飾,手拿宣傳畫冊,穿梭于彝寨間,用漢語和彝語兩種語言,向群眾講解森林草原防滅火等方面的知識,讓聽不懂漢語的彝族群眾也能知曉如何防范森林火災。
德昌縣金沙傈僳族自治鄉森林覆蓋率高,傈僳族人口占比為95.3%,且勞務經濟為該鄉支柱產業,成年勞動力大多外出務工。對此,德昌縣的“一縣一策”方案中明確建立“森林草原防滅火金沙傈家女兒騎巡隊”。
這支女子騎巡隊的20余名隊員全部為該鄉各村的傈僳族女子。隊員們身穿迷彩服,搭配紅色防火褂,頭戴頭盔,騎著配有宣傳喇叭的摩托車,深入田間地頭、村民家中,不僅幫助清掃易燃垃圾,還用傈僳語與漢語鼓勵村民參與森林防火工作。
金沙傈僳族自治鄉王家坪村三組的張貴珍就是其中一員。在森林防火緊要期,她每天一大早就會騎上摩托車開展宣傳巡邏。“每次宣傳巡邏的時間為半天到一天,要和其他隊員一起跑遍3個村。遇到不識字的村民,我們還會多講幾次。”張貴珍表示,希望通過自己和隊員們的努力,讓森林草原防火意識深入人心。
“我們按照‘一縣一策’方案建立這支隊伍,希望通過她們的宣傳巡邏活動,進一步增強村民的防火意識。”該鄉黨委書記李波介紹,“鄉里為她們購買了保險,并給予一定的補助。”
截至目前,涼山州因地制宜建立了16支特色宣傳隊伍,開展森林防滅火宣傳培訓25.9萬余場(次),發放各類宣傳資料149萬份,覆蓋90萬人次。
“人防+物防+技防”協同發力
為破解火源管控“寬松軟”、防滅火力量薄弱、隊伍配備率不足等問題,涼山州樹牢“防范勝于救災”理念,“人防+物防+技防”協同發力。
在人防方面,涼山州進一步織密責任網絡,發揮網格員優勢,劃定1.14萬個林區網格,讓每片林區都有“專屬守護者”。1.14萬個林區的網格員、2.2萬名巡山護林員等開展聯合巡護,管控96.8萬余名重點人員。涼山州還建成縣、鄉、村三級撲火隊伍2421支共4萬余人,落實“聯防、聯訓、聯戰”機制,累計開展演練1.8萬余次,覆蓋128.2萬人次。涼山州爭取國債資金2億元,為三級撲火隊伍配備裝備1.1萬余臺(套),為快速高效處置火情提供“硬核”保障。
涼山州還與雅安、攀枝花等5市(州)簽署聯防協議,搭建跨區域“防火墻”,實現森林火災風險共防、資源共享。
在物防方面,涼山州建成2089處“兩點一哨”、7.3萬個蓄水設施、4.48萬公里防火通道,安裝林區監控設施2374套,配備雷電監測設施4套,并依托13顆過境衛星,形成天空有衛星、山頂有監控、山中有巡邏、山下有卡點的全方位監測格局。
日前,在昭覺縣比爾鄉,高山瞭望哨上的瞭望員發現林區有煙霧,立即報告。30分鐘內,撲火隊伍抵達現場,成功處置了一起初起火情。
在技防方面,針對近5年84%的森林火災案系人為原因引發的情況,涼山州搭建涉火重點人員預警分析模型,將6萬余名涉火、有非法狩獵前科、其他高危人員等納入該模型,并按風險等級由低到高將人員分為“防”“控”“管”三個等級,精準向縣(市)推送風險人員名單。
寧南縣一名村民因非法野外用火,曾被納入“管”等級。當地村干部、護林員聯合定期上門,為該村民宣講政策,引導他參與林區防護。如今他不僅自己嚴守防火規定,還主動勸阻身邊人的危險行為。
今年以來,該模型累計推送風險人員45人,切實提高了“防火+管人”的精準性、靶向性。全州因非法狩獵引發的森林火災事件首次實現“零發生”。
此外,涼山州在高火險等級的西昌、冕寧、木里等10個縣(市)組建專業無人機中隊。日前,專業無人機中隊操作員操作無人機在西昌市經久鄉林區邊緣巡查時,發現有村民違規焚燒秸稈,遂立即通知地面人員。地面人員5分鐘內撲滅初起火點,阻止了火勢向核心林區蔓延。










